遗产的分配原则和比例:
一、法定继承人顺序
《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遗产按以下顺序继承: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一级继承人继承,二级继承人不得继承;如果没有一阶继承人,则由二阶继承人继承。
本节中使用的“子女”一词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收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本节中的“父母”一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赡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条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收养的兄弟姐妹以及有赡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法定继承如何划分继承遗产比例
1.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每一位继承人应平均分配遗产。《民法典》第1130条【继承分配原则】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一般应相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已履行主要赡养义务或与死者同住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分配更多股份;有能力、有条件赡养的继承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不得分割或者分割遗产。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每一位法定继承人的生活状况。在劳动能力和赡养、赡养或赡养死者的义务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条件也大致相似。所谓“平均分配遗产”,是指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获得被继承人相同比例的遗产,没有明显区别。
2.在特殊情况下,同一顺序的每一位继承人可以不均等地分配遗产。这些特殊情况是指:
⑴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照顾,可以多分配。生活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无法维持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工作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年龄不足或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不能工作而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⑵对已履行主要赡养、赡养义务或与死者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履行对死者的主要赡养义务,是指对死者负有法定赡养、赡养、赡养义务,并为死者一生提供主要经济来源或主要劳务帮助的继承人。与死者共同生活,是指继承人与死者在日常生活中处于密切接触的状态,相互照顾、照顾。
⑶有能力和条件赡养的继承人未履行赡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不得分割或者分割遗产。对被继承人负有法定赡养、赡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在负有赡养、赡养、赡养义务的情况下拒不履行上述义务的,在分配时不得向该继承人分配遗产。遗产。继承,或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死者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并明确表示不需要赡养,遗产的分配一般不应影响其应得的遗产份额。
⑷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的,也可以分配不均。在同一顺序的每个法定继承人的条件大体一致的情况下,继承人既可以平均分配,也可以协商确定。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死者的遗产应当不均等地分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遗产的分配原则和比例的相关信息。综上所述,第一顺位继承人一般是指死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位一般指死者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在线咨询!
有限公司股东去世后股权如何继承 《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能否继承父母的遗产 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如果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的,会有继承权,但在分配遗产的时候,可
国外的人可不可以继承国内遗产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外国人是可以继承我国境内的遗产,但外国人继承我国境内的遗产需要符合
遗嘱执行需继承人确认吗 遗嘱执行不需继承人确认,但是需要遗嘱执行人同意承担执行义务。 遗嘱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
子女死亡后的遗产如何继承 子女死亡后遗产怎样继承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不同的继承方式继承的效力是不一样的,有遗嘱的情况
遗产继承公证书有效期是多久 1、继承公证书的有效期是长期 2、无期限,只要公正机构不撤消其公证 3、公证书长期有效
继承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吗 不可以。继承案件属于公开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对审理案件判决一律公开宣判。如果涉及当事人隐私的,
父亲死了遗产继承比例是怎样的 父亲死亡后,首先要将财产分为两份,由母亲取得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另一半的财产按法定继承的
继承房产应注意是否有转继承吗 继承房产应注意是否有转继承,还有注意是否有代位继承的情况。转继承的性质是继承遗产权利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