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前两种精神病人情形依照法律规定可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两种精神病人在理性情感上或意志意识上均存在着严重的精神性疾病障碍,其在正常的生产、生活中,必缺乏正常的认识事物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依法独立实施法律民事行为。如痴呆症人、偏执型精神病人、轻度或重度的精神分裂症人等。
分析精神病人不同情形,其意义体现在离婚诉讼中,一方为精神病人的,法院在依法分割离婚财产时,或者精神病人作为离婚一方具有生活困难的,应由另一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并将精神病人作为特殊的当事人在离婚后是否能够得到对方当事人的某些护理和照顾。为正确处理此类纠纷,依法审查和确认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成为法院处理时的关键。可根据精神病人的病情程度,在生活等各方面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尚有一部分自理能力三种情形。对这些不同情形,在个案中审判人员必须作出认真、准确地划分,以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各类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使之依法符合我国《民法典》规定的一方当事人属于生活困难的法定情形,据此由另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或者进行特别的照顾和护理。因此,为切实维护精神病人在离婚纠纷中诉讼活动及财产分割等方面的法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四个方面,包括程序和实体处理上对精神病人所享有的相关的法律权益问题,结合审判实践,作如下具体的阐述。
一、关于在离婚诉讼中确定精神病人的标准及其认定
在于诉讼中对于确定为精神病人,应当依据民法原理规定的采取个案审查确认制度。有的精神病人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征:在意识反映能力上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法律上不知其行为后果,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有的精神病人符合限制民事行为人的特征:在决识反映能力上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法律上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不能完全辩认自己的行为,不能足够认识到行为的法律后果。而精神病人在诉讼中能否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关系到精神病人在诉讼中的各项诉讼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给予精神病人一次性经济帮助款额多少为适当的问题,即程序是否合法,实体处理是否正当。因此,应首先考虑采用何种标准来确定或认定其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所患精神病的病情的程度如何。
(一)理论上掌握的标准:
要看精神病人的行为是否与其年龄、智力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其对行为的辩认程度如何,有完全不能辩认,还是不能完全辩认之区分,对此应有正确的理解。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精神病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其属于完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是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辩别、意识其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的,应被确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或全部辩别、意识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应被确定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畴之内。在离婚诉讼中,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确认问题,对涉及诉讼代理活动和离婚财产的分配,以及另一方给予多大的经济帮助款额为适宜,成为了法院依法处理纠纷具有正当性、公正性的前提条件。
一、根据规定离婚冷静期何时实行 1、离婚冷静期的实行时间是2021年1月1日。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一、发现老公出轨怎么办 1、女性发现老公出轨,如果不想离婚,就要与老公沟通,看老公是否能回归家庭。 2、如果老公不肯
一、到法院起诉离婚条件 1、包括以下这些条件:当事人双方领有结婚证。起诉离婚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
夫妻在离婚,法律会根据双方的情形,分配抚养权和抚养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方不遵守条约,对其子女...
一、不允许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1、不允许离婚的条件是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一、出轨是否还能获得离婚赔偿 1、只有无过错方才能请求离婚赔偿,如果己方有出轨行为,并且与他人同居的话,是不能请求离婚
家暴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经常能在新闻当中看到相关的报道,家暴也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的重...
一、婚后一方出轨法院会判净身出户吗 1、婚后一方出轨,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的,法院不会判处净身出户。 2、审理夫妻共
一、什么情况不能离婚 1、如下情况不能离婚: (1)当事人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双方未达成离婚协议、其结婚登记不是
原则上不可以离婚,但是原则就有例外,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一般不能提起离婚诉讼,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