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人物等名称均为化名)
【案情】
郑某(女)与范某2009年相识,于2009年10月1日登记结婚,婚后8个月郑某生下一女。2013年4月,因夫妻双范感情破裂,范某向法院起诉离婚。要求与被告郑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并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30000元。
诉讼期间,原告范某进行了亲子鉴定,结论是女儿与自己没有亲子血缘关系。被告郑某亦同意与原告范某离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不同意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欺诈性抚养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范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欺诈性抚养不属于《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违法行为,故对于原告范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郑某隐瞒女儿非原告范某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在欺诈性抚养关系中,侵权人应该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但赔偿数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被告郑某的经济能力,保障子女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被告隐瞒女儿非原告亲生事实,应当认定为是侵权行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妻子明知其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而谎称其为婚生子女,使丈夫承担该子女的抚养义务,称为欺诈性抚养。对于欺诈性抚养案件,受欺诈一方所支付的抚育费和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如何处理,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一般认为,欺诈性抚养实质是子女生母采取欺骗手段,让非婚生子女生母配偶相信该子女为婚生子女,并为之提供抚养费用,该行为后果是使受欺诈一方支付财产,代该子女生父母“履行”抚养义务,造成受欺诈方财产损失,其实质是一种侵权行为。在欺诈性抚养关系中,侵权人应该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
其次,对于欺诈性抚养需要进行救济。精神损害赔偿金本身兼具经济补偿、精神慰抚和违法惩戒的多重功能,精神损害赔偿金除尽可能填补损失外,更主要的是抚慰和缓解被侵权人因精神损害所生之痛苦、失望、不满和怨愤,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以及制裁侵权人的违法行为,以维护整个社会抚养制度的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案中,被告郑某隐瞒女儿系非婚生的事实,使原告误认为女儿系其亲生而承担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给对方造成的严重的精神创伤,如该种行为导致受害者损害赔偿请求落空,不仅有失公允,而且在理论上也缺乏支撑,离婚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功能就会被弱化。对于欺诈性抚养关系是否需要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权利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即应当支持赔偿精神损害的请求。
再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进行综合考虑。在处理离婚案件中,“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已成为司法实践中公认的原则。虽然在欺诈性抚养中,该子女并非受欺诈方亲生,但在处理该类案件中,要综合考虑欺诈方的过错程度、欺诈方的经济能力、受欺诈方抚养非婚生子女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不能因为支付过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而严重影响非婚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本案中,原告提出30000元精神抚慰金是否过高,是否需要调整,应在综合考虑郑某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范某抚养非婚生子女时间长短等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一、婚内出轨导致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1、夫妻一方婚内出轨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的,一般不影响共同财产分割,共同财产分割方
一、孩子出生了1个月男方是否可以离婚 1、孩子出生了1个月男方一般是不可以提出离婚的,但是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
一、三年不同居是否自动离婚 1、三年不同居,不会自动离婚,离婚有协议离婚以及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只有死亡或者是被宣告死亡
家暴是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经常能在新闻当中看到相关的报道,家暴也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的重...
一、多年没有夫妻生活可不可以离婚 1、多年没有夫妻生活可以提起离婚诉讼,但是法院不一定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
一、分居两年能否自动离婚 1、分居满两年的,不能自动离婚,我国没有自动离婚的规定,如果双方要离婚的,离婚的方式如下:
一、没身份证和户口本怎么才能起诉离婚 1、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当事人可以补领户口簿和身份证。补领后,持身份证明、结婚
一、女方出轨小孩具体怎么判决 1、法院首先考虑如何对孩子有利,而不会先考虑是否出轨。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判决监
一、婚前签订的出轨协议书有效吗 1、男女在结婚前,为了防止一方出轨签订出轨协议书的,符合以下条件,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
一、分居多长时间后可以和老公离婚 1、协议离婚不需要受分居时间的限制,只要双方都同意离婚,就可以去办理离婚手续。诉讼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