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夫妻同居义务?
夫妻同居义务,是指男女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之义务。它并不仅指共同生活于婚姻处所,还包括夫妻间共同的性生活和共同的感情生活。其中,共同的性生活义务是其重要内容。所以,同在一屋如设屏障分别生活者,不是同居。反之,虽一屋有多室但不影响夫妻共同生活者,仍不失为同居。夫妻忠实义务,主要指夫妻贞操义务,即专一的夫妻性生活义务,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不得为婚外性行为。广义上,这项义务还包括夫妻不得恶意遗弃他方,不得为第三人利益牺牲、损害配偶一方利益及其他内容。对此本文主要讨论贞操义务,必要时涉及其他内容。
2、同居义务是伦理义务还是法律义务?
我国婚姻法对同居义务确实没有明确规定,但我国婚姻法学界一般认为,由《婚姻法》第3条第2款关于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第4条关于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规定,以及第32条、第46条有关规定,可推论出夫妻有同居的义务。①因此,同居应当是一种法律义务而非伦理义务。
3、同居不履行义务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吗
网友提问:我们婚后丈夫对我不好,我俩很多时候是分床睡。最近他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并称我们已经分居多年,其实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分床睡,没有夫妻性生活而已,但有时候我们也睡在一起的。请问分床睡法官会认定是分居吗?
回复:所谓分居,是指名为一家人,实际上分开生活,多指保留夫妻关系而不共同生活,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虽然在名义上还是夫妻,但实际生活中却是各过各的,互不干涉,这是判断夫妻感情破裂的重要证据之一。
分居与分床睡在法律上是有本质区别的。有时候因为生活习惯或者其他健康原因,成年夫妻之间也可能分房、分床睡,比如打呼噜、梦呓等,但这与夫妻感情破裂无直接关联。如果你和丈夫一直以来同住一套房,但感情不和,多数情况下不在同一张床睡,大部分时间不履行夫妻间相互的义务,这种情况下法官开庭时要直接认定同居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结合考察夫妻在此期间的实际情况,辅助其他的证据才能证明确已分居的法律事实。如果一方坚持否认期间一直无间断分床睡的情况,男方无法举证证明一直没有性生活的事实,这类情况下法官一般不认定为分居,会根据夫妻关系的可能性,依法先予调解。
4、同居义务可以强制执行吗?
同居义务不得强制执行,配偶权为身份性权利,依法理人身不得成为强制执行标的。
这与财产权利不同,债权人对财产标的得以主张实际履行,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即便如此,在涉及人身时也有例外规定。在一方违反基于人身依赖关系产生的合同和提供个人服务的合同的情况下,不适用强制实际履行方式,已成为惯例。因为这样做“涉及人身自由问题。”
5、同居义务可以免除吗?
同居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停止或者免除。同居义务要求夫妻双方共同生活,包括性生活。但同居义务又不是绝对的,即使在婚姻存续期间具备一定条件也是可以停止或者免除的。我国婚姻法学界一般认为,下列情形构成停止或免除同居义务的充分理由:
(1)有正当理由暂时中止同居。如因公务或私务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合理离家在外;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疗或其他情形无法全部履行同居义务或只能履行部分同居义务的等。这类情形对夫妻关系不产生负面的或实质性的影响,当中止同居的原因消失后,夫妻双方自然恢复同居。导致同居中断一方不需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对这类情形通常不作规定。
(2)具有法定事由而停止同居。法律对此带有专门规定,如夫妻一方违背互负忠实义务时,有不堪同居的事实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诉讼期间等情形下,免除同居义务;因夫妻感情破裂而协议分居也是停止同居的充分理由。
一、民法典中婚内与他人同居生子算重婚吗 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内与他人同居生子,如果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会构成重婚。
一、同居关系解除后财产怎么处理 1、同居关系解除后财产的处理,分割财产时,首先要明确财产的性质,即属于共同财产还是个人
一、民法典中两年不同居可以强制离婚吗 民法典规定,夫妻感情不和分居两年的,不可以强制离婚。但一方想离婚的,可以直接向法
一、民法典中同居期间男方打女方算家暴吗 民法典规定,男女在同居期间,男方打女方的,一般不属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家庭
一、民法典中婚前同居是否享有继承权 民法典规定,男女同居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不会形成夫妻关系,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没有继
一、民法典同居关系是否具有继承权 同居关系不具有继承权,同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如果被
一、同居关系是否适用法定继承 1、同居关系是不适用法定继承的,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同居没有办理
一、民法典中长期同居算重婚吗 民法典规定,男女长期同居,如果双方均没有婚姻关系的,不会构成重婚。如果一方有婚姻关系,并
一、民法典中如何证明存在同居关系 民法典规定,如果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当事人可以提供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证明,证明男女
一、民法典买卖合同居间人是否需要资质 1、买卖合同居间人需要资质。 2、居间人是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