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立案三个月了不开庭正常吗-律界星

行政诉讼立案三个月了不开庭正常吗

来源:律界星2022-05-271353人看过
导读:一、行政诉讼立案三个月了不开庭正常吗 普通程序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的期限是6个月,所以行政诉讼在立案后三个月内不开庭是正常的,如果6个月还不开庭的,就不正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诉讼立案三个月了不开庭正常吗

普通程序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的期限是6个月,所以行政诉讼在立案后三个月内不开庭是正常的,如果6个月还不开庭的,就不正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证据采信规则

1、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这是司法解释第31条第1款的规定,是法院采信证据的最基本规则。任何证据只有经过质证,才有可能作为裁判依据。这不仅是因为没有经过质证的证据,就等于是没有经过考验,其证明力和可信度是很值得怀疑的,而且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和尊重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权利。

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这是司法解释第31条第2款的规定,目的仍然在于保证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在作出决定时已经有充分确凿的证据。由此,也间接地禁止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为原具体行政行为收集和补充证据。

3、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依据。这在前文已经涉及,可以说该规则既是证据提供的规则,也是证据采信的规则。尽管目前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未作规定,但作者以为,凡是违反证据提供规则、证据调取和收集规则而提交给法院的证据,都不能被法院采信。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普通程序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的期限是6个月,所以行政诉讼在立案后三个月内不开庭是正常的,如果6个月还不开庭的,就不正常。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律界星进行咨询,律界星有最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