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捡拾他人遗留的物品行为人会不会构成犯罪
一、在火车上捡拾他人遗留的物品
李某某在旅客列车上,趁旅客杨先生转身取行李之机,将其放在座位上的一架照相机和一部手提式喊话器盗走,价值1700余元。庭审中,李某某对盗窃罪的指控提出了异议,认为相机和喊话器是自己在车厢内没人的情况下捡的,不是偷的。失主杨先生的出庭证词表明,他们所在单位组织职工去野三坡风景区旅游,回来时乘坐了火车。当时,他作为活动的负责人,为保障人、物的安全,就将喊话器和照相机委托赵先生照看。赵先生将喊话器和照相机用背带连在一起放在了座位下面。列车到达车站时,赵先生见杨先生还在车上就先行下了车。杨先生帮其它同事从行李架取了行李后,回身扫视了车厢一眼,没有看见人,也没有看到遗忘物,也就下了车。由于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杨先生在站台召集大家时才发现喊话器和照相机不见了。后来听同事讲,下车时曾看见一个盲流挤上了车,于是,杨先生将情况向车站派出所作了报告。此外,和李某某一起捡破烂的老单作证时说,李某某曾告诉他捡到了东西,他劝李某某,如有人找他,就将东西还给人家或交给公安。
二、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本文认为,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链不能推出被告人有罪的唯一结论。被告人的行为不符合盗窃罪的构成条件。且事主人、物分离,被告人取得财物之时,并没有使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财物的取得属于不当得利,应认定李某某无罪。
“疑罪从无”的前提是被告人有罪,只是由于控方不能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时,才由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此诉讼原则的一个附加条件是,如果以后收集到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时,仍可以重新起诉。本案失主、李某某同伴的证言都已到案,不存在证据不能提供或者证据尚没有穷尽的问题,而恰恰是证人证言、失主出庭作证的陈述,为确认李某某无罪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因此,本案不应以“疑罪从无”对李某某进行无罪认定。本案失主杨先生误以为物品由赵先生保管,列车到站赵先生必然会帮他将东西带下车,因此造成事实上的人、物分离,而李某某恰在此时拾到了遗忘物。对此,从“物”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失物对物主是遗忘物,而对李某某来讲则应视为无主物。尽管李某某在取得此物的整个事实过程中,有见财起意的心理反映,但其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的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有损于他人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不当得利人应将其所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的性质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不当受益人的义务根据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发生,它不在于制裁受益人的得利行为,而在于纠正受益人不当得利的不合理现象。所以,我国民法原则规定:只要有不当得利的事实存在,就必须予以纠正,不需要追问。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如何。本案中,李某某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应属不当得利。此外,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予以处罚。本案中,如果李某某拒不交出他人财物,应以侵占罪提起刑事诉讼。但李某某不存在拒不交出捡拾物的情节,不应作侵占罪对待,不能认定为犯罪,不能以刑法惩戒,其行为只能由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在火车上捡拾他人遗留的物品行为人会不会构成犯罪”问题进行的解答,在火车上拾得他人遗失的物品会不会构成犯罪,依据拾得人归不归还遗失物而定,如果归还的不构成犯罪。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界星进行法律咨询。
一、集体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
一、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一、辅警执行公务犯罪构成什么罪 辅警执行公务犯罪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是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的相关罪名,比如说进行他人身体的
一、提供伪造的出入境证件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国(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 本罪的
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的
一、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客体要件是与通讯相
一、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麻
一、倒卖车票、船票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倒卖车票、船票罪构成要件如下: 客休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车票、船票的管理活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
一、变造公司债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变造公司债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与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