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律界星

盗窃案件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

来源:律界星2022-06-078751人看过
导读:一、盗窃案件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 1、盗窃罪犯罪中止,是指实施盗窃行为后,盗窃者自动放弃盗窃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盗窃结果的发生。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

一、盗窃案件的犯罪中止是怎样的

1、盗窃罪犯罪中止,是指实施盗窃行为后,盗窃者自动放弃盗窃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盗窃结果的发生。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二、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

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中止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时间条件: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既遂(犯罪得逞)以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只能算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主动性条件: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通俗地说,就是犯罪分子认为可以达到犯罪目的,但在犯罪过程中主动中止犯罪的。如甲为了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甲见乙神态痛苦后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构成犯罪中止。即使甲投放的毒药实际没有达到致死量,不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也不影响甲成立犯罪中止。

在实践中,犯罪分子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常见的有:

(1)真诚悔悟,良心发现而停止。

(2)因被害人的哀求、第三人的劝说而停止。

(3)害怕日后被发现受到刑法处罚而停止的。

(4)基于目的物的障碍。如偷钱时,发现钱太少不偷的,或发现对方是熟人,不偷的。

(5)基于嫌恶之情放弃。如强奸犯嫌弃被害妇女过于丑陋而放弃强奸的。

3、有效条件: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依据《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犯罪中止,是指实施盗窃行为后,盗窃者自动放弃盗窃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盗窃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律界星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