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投案后辩解是不是自首
案情回顾:投案后未如实供述罪行
被告人张某1990年11月20日出生,初中文化,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人。2008年8月6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罪经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潜逃,2011年9月2日由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执行逮捕。
2007年9月3日21时许,被告人张某因琐事叫上工友杨某辉、杨某强、杨某俭、杨某勋、杨某萌到某建筑工地的宿舍找到了王*辉(被害人)并与其发生厮打。王*辉被张某用刀扎伤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杨某辉、杨某强、杨某俭被当场抓获。被告人杨某勋、杨某萌于2007年10月29日在家人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被告人张某于2011年9月2日在家人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被告人张某在一审判决前的讯问中均不承认其持刀扎伤被害人的事实,该案上诉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裁定发还重审,在重新开庭审理中,被告人张某才承认其持刀扎伤被害人的事实。
争议焦点: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产生如下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在案发四年后主动投案,只要在庭审中如实供述了其持刀伤害被害人的主要犯罪事实,便构成自首。
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虽在案发潜逃四年后主动投案,但在公安机关、公诉机关以及法院几次开庭中均未如实供述其持刀捅人的主要犯罪事实,只在本次开庭时如实供述其持刀伤害被害人的主要犯罪事实,依法不应认定为自首。
律师说法:自首是如何认定的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自首。
1、根据现行刑法及相关规定,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在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其中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的行为认定为自动投案,符合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但被告人张某投案后在公安机关、公诉机关以及法院几次开庭中均未如实供述其持刀捅人的主要犯罪事实,仅在开庭时如实供述其持刀伤害被害人的犯罪事实,不符合自动投案后并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情形,只在一审判决前作了如实供述,故不能认定为自首。
2、从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来讲,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也不构成自首
自首的本质,是行为人犯罪后自主将其犯罪行为交付国家审查和裁判。由于国家审查和裁判必须以行为人到案和查明事实为基础,因而必须要求行为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而本案的被告人张某投案后并未如实供述。
我国刑法规定的自首制度,是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是我们党和国家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设立自首制度的立法本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首制度促使犯罪嫌疑人选择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罚。自首从宽制度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弃暗投明的机会,促使其改恶从善、重新做人。
其次,自首制度有助于预防犯罪刑罚目的的实现。犯罪嫌疑人在自首从宽制度的感召下弃旧图新、主动投案,有利于对其教育、改造。自首制度的设立和运用,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查明案情、迅速侦破案件,震慑其他犯罪意图,使他们悬崖勒马,放弃犯罪念头,有利于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
再次,自首制度对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查明案情,尽快侦破案件,把一切隐匿的、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捕获,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犯罪嫌疑人是案件最直接的知情者,如果他们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可以为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提供全面可靠的线索,使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处理案件,从而节省司法资源。
最后,自首制度有利于国家司法权的实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案件都是可以而且能够侦破的。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有时发现不了犯罪行为,有时不能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致使国家的司法权无法实现。设立自首制度后,犯罪嫌疑人为得到从宽处罚,会更多地选择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司法权。
综上所述,被告人张某的投案行为,并非出自其真诚认罪、悔罪动机;长达四年多的潜逃,公安机关追捕,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投案后仍不如实供述;不及时归案使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惩罚,不利于国家司法权的实现;长期潜逃,不利于预防犯罪的根本目的实现。故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应认定为自首。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主动投案后辩解是不是自首”问题进行的解答,投案后当事人不对犯罪事实进行供述的,而是进行辩解的,并不是出自真诚认罪、悔罪动机,可不认定不投案自首。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界星进行法律咨询。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
怎样计算有期徒刑的期限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有
一辆农用车在经过乡村道路时,碰到一名男童,致男童重伤,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案经亳州市谯城区法院审理,认为农用车司机犯过
危险驾驶罪通常会被判处拘役,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适用缓刑,因此危险驾驶罪...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将犯罪分子加以监管、剥夺其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是刑法五种主刑中较重的一种。 有期徒刑有
一、邮局投递员私自开拆隐匿举报信该如何处理 1、邮局投递员私自开拆或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服刑人员提前释放就是假释,服刑人员有立功表现的,可以申请假释,经批准后就能提前释放。法律依据是《中华...
有期徒刑判刑的刑期计算是如何的 刑法第45条规定,除本法第50条、第69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一,根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由此可知有权决定采用拘留的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
盗窃罪有期徒刑量刑幅度 1、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