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晚,戴甲骑着三轮电动摩托车来到工业园区一厂房仓库,从中盗走了部分电缆线,价值人民币1万元。戴甲在离开现场回家途中,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随即如实交代自己的盗窃电缆的犯罪事实,但戴甲谎称自己叫孙乙,且1997年3月10日出生等情况。
【分歧】
对于戴甲是否构成自首,存在以下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戴甲因形迹可疑被盘问,主动供述了自己的盗窃犯罪事实,可以自首认定,但其又冒名并谎报年龄,使司法机关一时误认为系未成年人,影响量刑,说明戴甲有避重就轻想法,没有认罪悔罪的诚意,所以不能认定为自首。
第二种意见认为,戴甲因形迹可疑被盘问后主动供述了自己盗窃的犯罪事实,而其又冒名为未成年人,并不影响其自首情节的认定。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戴甲构成自首。具体分析如下:
构成自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罪行尚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具体到本案,戴甲在离开现场回家途中,因形迹可疑被盘问,随即如实交代自己盗窃的犯罪事实,正符合上述规定,应视为自动投案。
其次,所谓的犯罪事实是行为人实施的与犯罪相关的客观行为。行为人自动投案并对此如实供述的,司法机关可据此予以查实,并依法提起控诉。而被告人身份是涉及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尽管是犯罪构成之四个要件中的一个方面,但其本身不是犯罪事实。实践中,被告人往往基于种种原因,隐瞒真相,有的冒名顶替,有的胡意乱造,使得司法机关一时难以查清。但是,包括被告人年龄在内的身份情况的查证责任仍在于司法机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6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后,指定审判员审查以下内容,其中,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身份、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犯罪事实、危害后果和罪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罪行的情节等是否明确。同时,该司法解释第117条第(六)项规定,对于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从前述规定可以看出,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前必须对被告人身份予以查清,一时难以查清的,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仍可依法起诉、审判。具体到本案戴甲冒名顶替,从而谎报年龄,司法机关可通过刑事诉讼整个过程,一般可予查清。这并不影响司法机关对其犯罪事实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而涉案犯罪事实又是戴某主动供述的,故自首情节仍可成立。
综上,戴甲的行为构成自首。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
一是加大整治力度,有效地震慑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装备作用,加大非现场执法的力度,及时采集和锁定
判刑一年缓刑一年 简单的说,就是在判决后的1年内不再犯罪,原来判决的那1年有期徒刑就不去坐牢了。如果在这1年的考验期内
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各国规定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有期徒刑与其他刑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它在一定期限内对罪犯实行关押,剥夺其人身自由。 2、有期徒刑的刑期
抢劫是重罪,刑罚是三年起步,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判处管制或拘役。如果抢劫致人死亡的,最高是可以判处死刑...
如何计算有期徒刑刑期 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规定从判处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
犯罪行为经过多少年后可以不再追诉? 律师解答: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
一、邮局投递员私自开拆隐匿举报信该如何处理 1、邮局投递员私自开拆或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缓刑的适用有严格的条件,只针对罪行较轻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或因判刑而致家人抚养、照顾发生严重困难,本人可能失学等的罪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