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在刑法中判处什么处罚
我国法律在见死不救的要求上没有严格限制,见死不救不触犯刑法。
见死不救的相关法律
当前,我国法律规定对有抚养义务、赡养义务或因先行行为而产生的救助义务,因此,在我国,见死不救也可能构成犯罪,具体则需要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必须有作为的义务
基于法律法规产生的救助义务。如,父母见孩子处于危险状态具有制止危险发生、救助孩子的义务能够救而不救,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故意杀人(间接犯罪);但是路人发现火灾不及时报警,并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基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救助义务。如,在公共场所发现弃婴不救助不构成犯罪,但是将弃婴捡拾回家后,便有了对其抚养照顾的义务,如果再对其进行丢弃就构成遗弃罪。
基于职务或者业务而产生的救助义务。如,医生在上班时间对病人有救助义务,但如果在医生的下班休息时间,他便没有救助义务。
在自己支配的环境下发生的危险具有阻止义务。如,佣人在自己家中突发疾病,主人就有救助的义务。
对于自己先前行为引起的法益侵害有防止义务。如,交通肇事后,肇事者有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但是恋爱中对一方自伤自残行为,另一方则没有阻止和救助的义务。
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特征及其来源说明,仅仅是道义道德上的义务不能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所谓道德义务是指虽然该义务不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范围,但是基于一定事实形成了社会上通常认为的对危险应当予以共同承担,相互照顾的关系,因而在对方发生危险时,应当具有为对方排除危险的作为义务。就目前刑法学界通说而言,不认为道德义务是属于作为义务的来源,也不应当对义务的理解过分扩大化,造成实践与法律规定的脱节。
(2)必须有作为的可能
负有救助义务的人,必须有能力进行,“法不强人所难”,如果义务人没有能力履行救助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不作为时便不构成犯罪。
(3)必须有危害结果发生
不作为犯罪要求与作为犯罪具有等价性,即不作为犯罪所产生的危害结果等同于作为犯罪产生的危害结果。不作为犯罪要求有特定结果发生,如果根本没有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也就没有法益受到侵害,没有必要评价不作为行为。
综上,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应当救助而不救助,则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如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关于遗弃罪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以上法律规定都是约束的与受害人有一定关系的的人,而路人甲并不受法律约束。
以上就是律界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综上所述,法律的确没有对见死不救作出有关条款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具备惩罚这类行为的有关法律。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此种情况时应当及时施以援手,以免可能会陷入法律责任追究的问题之中。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判刑一年缓刑一年 简单的说,就是在判决后的1年内不再犯罪,原来判决的那1年有期徒刑就不去坐牢了。如果在这1年的考验期内
有期徒刑最长判多少年 1、一般情况下的有期徒刑期限,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2、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
管制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法律依据是《...
危险驾驶罪通常会被判处拘役,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适用缓刑,因此危险驾驶罪...
1、长期徒刑的适用对象。长期徒刑一般适用于罪行比较严重,情节恶劣、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 2、中期徒刑的适用对象。中期
有期徒刑的上限是多久 有期徒刑,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
一、有期徒刑缓刑的概念 有期徒刑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
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指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有期徒刑的特征有哪些 1、它在一定期限内对罪犯实行关押,剥夺其人身自由。 2、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大,具有广泛适用性。
擅动法院查封财产会不会获刑罚 按照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擅动行为会被判处刑罚 位于重庆市忠县的一家特殊钢板公司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