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律界星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

来源:律界星2022-07-272992人看过
导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致被害人受伤,在行为人及时救助被害人则有可能挽救被害人生命的情况下,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肇事致被害人受伤,在行为人及时救助被害人则有可能挽救被害人生命的情况下,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相比较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而言,“因逃逸致人死亡”因其直接导致了本来不必要死亡的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性质显然更为恶劣,危害更为严重,其主观恶性更大。因此,刑法对这种行为规定了更为严厉的刑罚,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包括以下要件:

1、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受伤。这里的被害人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的被害人,这里,被害人的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但是并没有当场死亡。

2、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行为人救助被害人、听候处理的义务。

3、肇事者有救助能力。

4、行为人肇事致人受伤后,有不救助被害人的逃逸行为。

5、行为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的主观目的。

6、逃逸行为使得被害人死亡。

7、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8、行为人知道自己肇事撞人。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形:

(1)行为人在知道自己肇事撞人后,并未察看肇事后果,在不考虑或者不明确被害人是死是伤的情况下,驾车逃跑。

(2)行为人在知道自己肇事撞人后,察看了肇事后果。

在这种场合行为人对被害人伤势可能有以下几种认识:被害人已经死亡;被害人濒临死亡,没有救助希望;被害人伤势轻,不会死亡;被害人伤势严重需要救治;没有考虑被害人生死。但是无论行为人如何认识,都应当认定为具备此主观条件,虽然这样有客观归罪之嫌,但这种解释是必要的。如果你还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在线登录律界星。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