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车司机在行驶中,将横穿公路的行人撞倒,因害怕挨打而驾车逃离,并投案自首,随后又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3月10日,南召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李-志犯交通肇事罪,判决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2010年12月7日12时40分左右,被告人李-志驾驶豫R6Wxxx号小型普通客车,沿国道207线自南向北行驶至南召县四棵树乡神仙崖村路段时,被告人李-志与正在横穿公路的四棵树乡神仙崖村村民田xx相撞,将田xx碰撞致死,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被告人李-志害怕挨打,报警后驾车逃离现场,到南召县四棵树乡派出所投案自首。经南召县公安局交警队事故责任认定:被告人李-志负此事故的主要责任。经南召县公安局法医尸体检验:田xx死于创伤性休克。
2010年12月9日,被告人李-志与被害人家属达成调解协议,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12万元整。
南召县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志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且负此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鉴于被告人案发后能够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能够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得到被害方的谅解,可予以从轻处罚。且对其适用缓刑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二条之规定,作出了如上判决。
南召县法院法官说法:
针对该案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关键在于区分逃逸的目的是否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因为害怕挨打,打电话报警后,驾车逃离现场并到派出所自首。本案不具备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要件,但李某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近年来,随着车辆增多,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停车救人,保护现场,立即报警是最明智的做法。
网友提问: 我的家人因车祸死亡,而肇事司机无证驾驶,后被交警部门带走,但第二天交警部门却称人不见了,但又不给任何回复,
追尾后前车跑了算逃逸吗? 不构成逃逸,后车追尾,一般应认定全责。 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
开车在漯河撞死人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撞死人的,首先应该根据交警认定的责任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次要根据事故责任来承担相应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
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交通肇事逃逸报案材料有哪些 1.原被告的身份信息。 2.被告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保险凭证(若有投保) 3.事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微伤怎么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造成轻微伤的,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处
逃匿与逃-逸的区别 逃-逸是正在逃跑。 逃匿是逃跑了很长时间,还没有找到。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
一、肇事逃逸受害人死亡要怎么办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
行人交通肇事赔偿多少钱 《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释》第十四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是指机动车发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