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律界星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

来源:律界星2022-07-277624人看过
导读: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就是律界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资料。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到肇事逃-逸一般可以分为其中几种情况,以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情节最为严重。其中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