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33号司法解释第五条: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什么是共犯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仅仅从这表述中就可以看出只有故意犯罪才会存在共同犯罪,而过失犯罪由于其主观上表现为非故意,因此就不可能有共同犯罪这一说。即使现实中存在由于两人以上的共同过失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法无明文规定共同过失可构成共同犯罪,同样不能认定其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交通肇事罪在刑法理论中向来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新《刑法》中对于交通肇事罪作了新的规定,但从犯罪构成来看,并没有与旧《刑法》有什么区别。只是增加了相关的结果加重的量刑规定。因此从条文来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各个要件并没有改变。因此,交通肇事罪仍然是个过失犯罪。
该条解释在理论上与前面所剖析的相悖。那就是说该条解释超越了法律规定的界限,成了对法律条文的扩大解释。但对法律条文的扩大解释在理论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制定、修改权限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无此权限。因此,人民法院所作的扩大解释的行为当属违宪。
因此,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此司法解释有其现实中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其与理论和现行法律相背离的一面,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一、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
肇事逃逸最高判什么罪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一般是
交通肇事后当下没报警事后如何认定? 由于现场灭失,肇事双方对事故情况又有争议的,交警可以不进行责任认定,相关责任由当事
逃逸但未造成对方受伤定罪吗 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建议积极应对。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
一、司机肇事逃逸,乘客会不会构成犯罪 法理解析: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并非只有司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
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是什么情况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样才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
对方逃逸,事故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
一、交通肇事后驾驶员离开现场是不是逃逸 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
交通肇事重大事故如何认定 一般要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怎么认定责任的,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发上来看看。 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