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国交通事故损赔案件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
从法律位阶的自上而下,由普通法到特别法的层级逐级展开,目前我国涉及交通事故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可以作如下简单概括:
《宪法》→《民法通则》→《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院人身损赔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院精神损赔解释)。
二、交通事故损赔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
在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不外乎两类:
1、伤者本人:即因交通事故遭受意外伤害的受伤者,基于其身体权、健康权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
2、死者近亲属:即因交通事故导致意外死亡的死者的近亲属,基于死者生命权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
三、承担精神损害民事责任的方式:
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项就是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交通事故损赔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
1、伤者本人:
1)因交通事故意外受伤;2)伤愈后经依法鉴定构成1-10级的任一等级的伤残。
(备注:因交通事故意外受伤但没构成伤残,乃至并未因此受伤,而仅是受到过度惊吓导致其精神压力明显过大,依法有权单独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等特殊情形,本文在具体分析时暂时不涉及这类特殊情形,特此说明)
2、死者近亲属:
1)死者因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包含直接致死及医治无效死亡);2)同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1)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3)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五、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交通事故损赔案件中的表现形式:
1、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2、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六、结合个案看判赔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误区:
(一)案例简介:
2007年度某交通事故损赔案件(笔者代理被告即车主方),行人张×因交通事故中意外死亡,其子女、配偶等近亲属以原告身份在向法院提起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赔偿诉求之外,还就死者去世给其造成的精神损失提起了所谓“精神损失费”的赔偿诉求。
一审法院不但判付原告(死者近亲属)“死亡赔偿金187002元”(根据死者的年龄,按最高法院人身损赔解释的规定本应计算15年,而实际计算20年,多算了5年),同时还将被告应赔付原告的“精神损失费”“酌情确定为30000元”,其理由是:“原告的亲属张×因该次交通事故身亡,此交通事故给原告方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其适用的法律依据仅是最高法院精神损赔解释“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因被告在该次交通事故中承担次责,故一审法院判令被告方实际承担40%的“精神损失费”即12000元。
肇事逃逸后的责任该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
交通肇事赔偿多少钱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
交通逃逸二次碰撞如何认定 不同时间。但间隔时间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判断事故次数的主要标准。本案中,前后两次碰撞之间,一直
肇事逃逸是否可以协商私了 造成犯罪的不能协商私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交通逃逸罪判几年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
开车逃逸怎么认定全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
交通肇事逃逸再也不能开车了吗?不一定。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没有说可吊销驾照,
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没有逃逸怎么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对方逃逸找到后警方迟迟不处理受害者该怎么办 找督察部门投诉。在规定的时间内国家都有规定案件必须调查到哪个步骤,怎么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