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立法现状
首先,交通事故责任涉及侵权问题,故《民法通则》是不得不看的。《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确立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般认为机动车属于高速运输工具,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当然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
其次,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该条款中采用了“机动车一方”一词,机动车一方实际包括司机、车主,甚至包括车上的乘客。故该条实际上只解决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责任分配,而对于机动车一方内部司机、车主等当事人之间的责任承担问题,实际无法通过该条款解决。
另外,关于车主责任的问题,实际还有两个有法律效力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件与此有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答复“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盗机动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则认为:“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上述两个文件分别对车辆失窃、车辆已转让交付但未办理过户的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时车主不承担责任予以认可。
二、如何理解和适用上述法律
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车主责任承担问题上,人们一般会习惯性的想到应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但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76条实际对车主责任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并不是因为该条款忽略了这个问题,而是因为确定承担责任的主体是一件较为复杂事,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分析。
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是自己责任原则,即每个人只应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侵权行为人要能够转移责任,须有法律的规定。针对交通事故中司机与车主的责任承担,司机系交通事故的直接侵权行为人,如果没有其转移责任的法律规定,自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对于车主是否须为驾驶员的行为承担责任,则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审查车主对交通事故发生是否有过错以及车主与实际使用人之间的关系,确定其相应的责任。通常来说,判断此类案件中车主责任,主要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关于无过错责任的规定。
一、交通肇事后驾驶员离开现场是不是逃逸 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
交通肇事后医药费赔偿多少钱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
伪证驾驶的处罚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
撞到人受伤逃逸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这个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交通肇事致人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赔偿的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
撞到人之后逃逸要受什么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
一、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者有没有奖励 目前我国国家性的法律对举报交通肇事逃避有没有奖励并没有规定,但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
对方逃逸,事故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
肇事逃逸后受害人死亡如何处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逃逸是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吗 从交通安全法对驾驶员发生事故后应该怎么做的规定,以及对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规定等来看,交通事故
逃逸但未造成对方受伤定罪吗 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建议积极应对。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