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_律界星

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来源:律界星2022-08-29435人看过
导读:1、首先要看看死者有没有遗嘱;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执行。

  通常,继承令的问题只在法定继承中提及,因为只是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没有分配财产。那么,你知道我国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一、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1、首先要看看死者有没有遗嘱;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执行。

  2、假如没有遗嘱,是否应该明确谁能够成为继承人?继承人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一阶继任者继承,而非二阶继任者。如果一阶继任者没有继承,将由二阶继任者继承。

  最后,便是明确每一个继承人的份额。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的份额一般应当相等。分配遗产时,应当照顾生活中有特殊困难、欠缺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当继承人与死者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时,当继承权得到履行时,遗产可以分割得更多。有赡养能力和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履行义务的,应当分割或者减少遗产分配。继承人一致同意,或者分配不均。

  继承按以下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孩子,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一阶后继者继承,而非二阶后继者。若是没有一阶继承人,则是由二阶继承人继承。

  二,合法继承遗产的比例

  指确定继承份额的基本标准,即在法定继承中应指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遗产分配的继承基本原则。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的份额一般应相等。这就是继承按法定继承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当平均分配继承。法律上的“一般”是指没有特别法律的情况。

  2、在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能不均等。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⑴分配遗产时,应特别注意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当继承人在生活中遇到特殊困难,缺乏工作能力时,他只能负责遗产的分配。一旦满足这两个条件,他们就应该照顾它。

  ⑵在继承人履行继承权或者继承人的继承人被分配继承权时,可以多分享,不能过度分享,不强制。(3)有赡养能力和赡养能力的继承人不履行义务的,遗产的分配不分或者少分。这是继承法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割或者分割继承权:①继承人应当有赡养的能力和条件;②继承人不负责赡养;③继承人可以同意不平等分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的范围主要是生活资料,以及法律允许个人拥有的生产资料。

  根据世界各国的法律,财产的范围和价值是根据财产开始时的死亡或死亡声明(见失踪和死亡声明)所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在中国,通常情况下,由继承地(即死者最后住所或主要财产所在地)的继承人负责通知不在继承地的其他继承人、受托人和执行人。关于继承人的死亡;该人应负责保护财产,不得处置、隐匿或挪用财产。继承人或被继承人死亡无人知晓,或被继承人知晓但继承人无行为能力不能由代理人通知和管理的,由单位或基层组织、公证处负责。这个人继承的地方。通知并保存遗产。

  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总之,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有区别的。这里的第一批继承人包括死者的父母、子女和配偶,通常他们会继承死者遗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