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那么,酒驾判缓刑申请外出可以吗,能不能外出打工?
网友咨询:几个月前我因为酒驾被抓,判了缓刑3个月,因为原定就是这个月去外地工作,但是缓刑刑期还没完,请问酒驾判缓刑后可以外出吗?我想去外地工作可以吗?
解答:
酒驾判缓刑还需要申请外出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应当报经考察机关(以前是公安机关),现在是司法局(所)批准。如果不批准,那就不得离开。
虽然判缓刑了也属于服刑人员,行动自由是受严格限制的,特殊情况须离开居住地的,七日内须经司法所审批,七日以上须报司法局审批(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同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社区矫正机构还有“日听音、周见面、旬汇报、月鉴定”的工作要求。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解析: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刑法》有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法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酒驾醉驾处罚标准 导语: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
2022年醉酒驾驶处罚新标准醉酒处罚标准 2022年醉酒驾驶处罚新标准醉驾处罚新标准刑事处罚: (一)在道 路上驾驶机动
一、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标准是什么 1、饮酒驾车 饮酒驾车判断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
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酒后驾驶的处罚标准是这样规定的:当事人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一、刑事处罚: (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 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
已经让不少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22年最新酒驾、醉驾处罚标准已经出炉酒驾处罚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
酒驾把人撞死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个过失罪,不会判太重。一般情况下,最高可对其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若行为...
酒驾和醉驾新规定2021标准处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
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但新交规实施后,依然还有很多人怀着侥幸的心理进行酒后驾驶,那2022年酒驾与醉驾的最
最新醉驾处罚标准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酒驾只是指喝过酒,而醉驾是指血液中酒精度达到一定程度。 而我国对醉驾的处罚也比酒驾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