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
即日起,微社区e家通平安新市与新市平安促进会联合推出“律师讲法”栏目,该栏目将以普法为目的,寻找与新市街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收集真实案例,安排社区律师进行专业解答,以案说法,提高百姓法律素质和用法水平。
本栏目会在公众号和新市平安促进会小程序上同步推送,每月一期,助力构建法治社会,促进新市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欢迎关注!
背景前提
《民法典》的颁布,让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民事单行法律将被替代,里面的部分法条也有更新,这也让原本的思维、执行方式必须得到改变。
《继承编》
关于《民法典》中继承编的部分更新:
1.兄弟姐妹的子女有代位继承权,即侄子侄女外甥可能会继承叔叔姑姑舅舅的遗产。
2.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有效,需两名见证人签名;自然人可以设立遗嘱信托;
3.公证遗嘱的效力不再高于其他遗嘱,公证遗嘱后,又写了其他遗嘱的,以时间在后的遗嘱为准。
4.民政部门和村委可以担任遗产管理人,居委不可以。
张大爷一家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案例一
九十三岁的张大爷去世了(父母已过世),他名下有一套房价值三百万,有两个儿子和老伴,还有2个弟弟、2个妹妹。张大爷的财产要如何分配?
分析:根据《民法典》继承编中的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其中,继承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因此,在本案例中,该房属于婚后财产,遗产为房产二分之一,其中第一顺位继承人为3人,每人1/3,即两个儿子各1/6,老伴4/6。
案例二
两年后,张二爷去世了,他在村里有100股股份,每年分红10万元。张二爷早年离异无孩,60岁的时候再婚,老伴有两个成年的儿子。
分析:根据《民法典》继承编中继承顺位关系,配偶、继子是第一位继承人。但因为两继子已成年,张二爷与其不存在扶养关系,因此两继子没有继承权。
在本案例中,由配偶1人,继承100股。
案例三
十年后,张四奶奶去世了,她终生未婚,名下有2套房,银行还有300万,她有3个哥哥1个妹妹,其中大哥二哥已去世,大哥有2个儿子,三哥无子女,妹妹有3个子女。
分析:此案例如有以下两种情况则分别处理:
假设1:张奶奶做了遗嘱信托。
分析:由指定的执行人按遗嘱信托执行。
假设:张奶奶无任何遗嘱或遗赠协议,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分析:根据《民法典》继承编中继承顺位关系,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此案例中,张四奶奶终身未婚,父母去世,因此遗产由张四奶奶的兄弟姐妹继承。三哥和妹妹有继承权。
又根据《民法典》继承编中的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大哥的两个儿子存在代位继承权。
因此,在此案例中,大哥的两个儿子、三哥、妹妹有继承份额,全部财产平均分配3份,大哥的2个儿子代位继承,每人1/6,三哥和妹妹每人1/3。
注:以上案例,时间都设于2021年1月1日后,《民法典》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
一、民法典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 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其补偿标准也不一样。 1、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
拆迁补偿协议模板一、拆迁补偿协议模板房屋拆迁补偿协议被拆迁人(以下简称甲方):拆迁人(以下简称乙方):根据《民法典》、《
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款怎么分配对于农村人来说,宅基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农村的房屋不想城镇需要自己去进行购买,那么农村宅
继承父母房产需要什么手续?2022年继承父母房产新规导读: 当家中的父母不幸离世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其子女继承父母的遗产,
新拆迁法补偿标准细则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房屋拆迁双方的法律行为。 协议关系主要有房屋拆迁双方当事人参加,仅有一方当事
2022年房产过户费取消了吗(2022房子过户费收费标准)房产过户是通过转让、买卖、赠予、继承遗产等方式获得房产,在之前
拆迁征地最新法律法规条例-拆迁征地最新法律法规条例解读看点2022-08-16 03:40:06+关注去App听语音播报
一、房屋拆迁赔偿标准是多少以及补偿方式 (一)房屋拆迁补偿计算标准 (1)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合法拥有房产评估价格+房屋装
2022最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被征收的国有土地上建筑物价值进行的补偿,按不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