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是否可以进行刑事和解
公安司法机关不应当成为刑事和解的促进者。
应当强调的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和解过程中是应当成为一个终局裁判者还是兼具司法者和调停者的双重角色,关系到刑事和解的公信力和生命力。众所周知,公安司法机关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在犯罪行为发生以后,其承担着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重要机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同加害人相对立的位置。对此,人们习惯于表达为“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同被害人是站在一起的”。而审判机关是最终裁决者,如果参与到调停过程之中,公正性则难免受到质疑。因此,承担追诉职能和审判职能的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无疑就会割断刑事和解的生命之源。所以,在刑事和解中公安司法机关的定位依然是本色演出——对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情况以及加害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加以审查,进而作出是否准予刑事和解的司法认定。
在刑事和解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公安司法机关的被动性可以保证刑事和解同当今法治环境相融合。被动性,意味着在犯罪行为发生以后,公安司法机关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促使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达成和解。刑事和解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和解的自愿性,而权力在本质上具有扩张性的特性,何况在犯罪发生以后,公安司法机关自身就是处理案件的利益共同体。在公安司法机关积极促成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达成和解的情况下,很难保障和解的自愿性。而在司法机关保持被动性的情况下,司法权的能动性便能够限制在刑事诉讼法设定的框架内,被害人和加害人就能够自愿、坦诚地展开对话。
总之,公安司法机关应当成为刑事和解的确认者、监督者,而不应当成为刑事和解的促进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律师的帮助,欢迎致电律界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如何计算 无期徒刑,是人民法院判决的,对犯罪分子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押送监狱执行强制
在我国的刑法有很多种,其中一般的都是拘禁在监狱或者劳教所等地进行反思和调改。虽然有期徒刑跟拘役同样是拘禁其犯罪分子。但是
(1)租(借)用关系。由于租用人或借用人与车主之间并不存在执行职务的关系,因此依据规定,应由租用人或借用人作为责任的承担
初犯自首的减刑是对于初犯能酌情从宽处理,但不是必须从宽处理;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对其从轻或者减轻...
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刑法第75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
有期徒刑适用对象 这些规定中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为长期徒刑;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
寻衅滋事罪会不会被判处无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寻衅滋事罪的量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寻衅滋事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