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首的底线-律界星

如何判断自首的底线

来源:律界星2022-06-1610084人看过
导读:如何判断自首的底线 自首本质的问题直接决定着自首概念外延的范围,大凡自首认定上的争议,往往缘起于自首本质认识上的分歧。 首先,悔罪、悔改不是自首的本质。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使该事物区别

如何判断自首的底线

自首本质的问题直接决定着自首概念外延的范围,大凡自首认定上的争议,往往缘起于自首本质认识上的分歧。

首先,悔罪、悔改不是自首的本质。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使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属性,是该事物存在的标志。悔罪、悔改并不为自首所特有。犯罪后向被害人赔礼道歉的行为,向被害人赔偿损失的行为,行刑过程中的积极改造行为,立功行为等,都是行为人悔罪、悔改的表现,但这些行为显然都不是自首。同时,自首者也不一定都是出于悔罪、悔改的动机,有的是为了获得宽大处理而自首,有的是被司法机关通缉无处藏身而自首,有的是怕遭到被害人的报复或同伙的打击而自首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节约司法资源不是自首的本质。理论界似乎还没有人认为节约司法资源是自首的本质,但司法实践中,在论证某行为是否构成自首时,常有人将节约了司法资源作为认定某个案件成立自首的理由。这种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自首在客观上能够节约司法资源自不待言,但能够节约司法资源的并不一定是自首。自首的本质与自首的作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

最后,能够将自首与其他概念区别开来的也只能是自动归案,即犯罪人犯罪后自己把自己交付给国家追诉的行为。这是一个可以将包括“准自首”在内的各种自首统一起来的标准,也是立法及司法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就可能违背自首的本质,使概念异化。

以上就是律界星小编整理的关于“如何判断自首的底线”问题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律界星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快速咨询律师

热门文章

备案号:鲁ICP备18000229号-3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2026 律界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