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在古代就有惩罚、处罚的意思。《书?康浩》:非汝封刑杀人,无或刑人杀人?也有杀的意思。《韩非子?二柄》:何以刑德?曰:杀主谓刑[①]。由此可见,刑自古以来就与处罚、杀戮等分不开。我们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刑由开字和立刀在组成,其本意显而易见。
通常所谓的刑罚是一种以犯罪为基础的制裁方法,也即以一定的法律政策和目的为依据,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强制和附加于犯罪人的特殊痛苦。刑罚的痛苦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一,具有权利和利益被剥夺,包括生命、自由等等;其二是人格谴责性。任何一种刑罚都缘起于报复,变革于社会。当代的刑罚利用刑罚的两重性将一定的政策目的贯穿渗透于刑罚,希望合理的刑罚方法来实现更为广泛的刑事政策目的[②]。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法律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某种权利的最严厉的强制方法[③]。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刑罚有如下特征:
(一)刑罚的适用主体只能是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我国为法院。
(二)刑罚的根据在于刑罚的明文规定。
(三)刑罚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
(四)刑罚的属性在于对犯罪人的权益和利益的剥夺。
二、近代刑罚权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对刑罚改革的启示
(一)概述
早期刑罚缘起于报应。这种思想早在国家出现以前的**公社就有充分的体现。血族复仇、同态复仇就是报应刑思想的表现形式。但随着社会的文明进程,刑罚的中心已从单纯的报应转移到预防教育等社会效果上来了。其间,大约经历了以下几种刑罚思想:原始的报应刑思想、集权主义威慑刑思想、宗教的赎罪刑思想、启蒙主义刑罚思想、自由主义刑罚思想、新社会防卫论思想、恢复性刑事司法思想[④]。对此,通过分析各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文化背景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把握刑罚在不同时代充当的角色和所起的实际作用。刑罚权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本土环境特点分不开的,无处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这对当代的刑罚改革不无借鉴作用。
(二)有关刑罚理论及对刑罚改革的启示
所谓世界史上的近代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的。**运动对此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代的刑法思想的产生是和**运动分不开的。所以,这里对**运动以来的一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关于刑罚的理论作一番讨论。
1、康-德的道-义报应
康-德是道-义报应的始祖。康-德认为人的行为是道德的研究对象,而人的行为有意志过程和效应过程。对此,从人的行为的两重性及其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道-义报应的根据。按康-德的观点,人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指挥对象。它决定着他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有具有道德性质。至此,康-德的道-义责任揭示了刑罚的伦理意义。使道-义报应成为刑罚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期徒刑的减刑或者缓刑是怎样的 一、有期徒刑的减刑 减刑: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
刑法中关于从业禁止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
有期徒刑有三种情况: 一、有期徒刑最低六个月,最高不超过十五年; 二、数罪并罚执行的有期徒刑,最高可超过十五年,
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资格刑,它以剥夺犯罪人的一定资格为内容,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没有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终...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刑罚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各国规定不一
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可依刑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刑法分则规定了较宽的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幅度;同时还根据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规定了各
罚金刑的执行问题是目前法院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据资料表明,罚金案件的执结率不足5%,中止执行率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
管制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法律依据是《...
刑事案件如何确定审判范围 刑事案件关于管辖权的规定较复杂,大致来讲就是原则上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