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现场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观故意,则不能认定为此处的“逃逸”。所以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把“逃逸”的动机仅仅归结为“为逃避法律追究”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也如前文所述,它与立法本意相悖。实践中有时发生这种情况,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事故场受到被害者亲属围攻,因害怕殴打报复,暂时躲避,或者在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害怕家属殴打报复、而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亲属等由于一时冲动的非理性的悲愤情绪而对肇事者实施殴打报复的情形,并不少见。
这种情况下肇事者的临时躲避行为要与逃逸相区分,在事故现场肇事者因为害怕遭受到受害者或者受害者亲属等人的殴打而逃离现场说明肇事后现场就有人,而且按常理,在场的人肯定会及时抢救伤者,事后又主动归案的,肇事者并未逃避抢救和责任认定,这种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肇事者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害怕家属殴打报复,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肇事者已履行了抢救义务,又不逃避责任,亦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全责要坐牢吗 交通事故全责致人死亡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驾驶证六年到期了换照可以异地换吗 1、驾驶证六年到期了换驾驶证可以异地换。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
托运方:(以下简称甲方)承运方:(以下简称乙方)甲方现委托乙方承运甲方的运输业务,乙方同时具备有相应能力完成甲方的运输业
一、撞车对方全责如何处理 1、全责方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会指定一个定损中心(除非有人受伤,否则不需要向交警报案了,
一、电动车超标无证驾驶和事故定责有关系吗 是有关的,具体按照交管大队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来认定责任。交通事故责任是根据双
一、醉驾吊销驾照后多久能重考 五年后可以再申领。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酒驾或醉驾的几种吊销驾照和法定再申领时限:
一、违反交通法63条扣分吗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对行人通行作出的规定,并不是对机动车通行作出规定,所以是不会扣分的。 《
一、电瓶车无证驾驶撞人后全责吗 依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相关
一、交通违法强制措施未处理能年检吗 机动车要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要在申请前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完毕。所以未处理交通违法行
一、成年当天可以报考驾照吗 按照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计算,成年当天可以报考驾照。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