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致人死亡是行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而逃-逸,弃被害人于不顾,致使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据此概念,显然将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当时就被撞死,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及时送往医院,也没有得到救治的情形排除在外。因为如果被害人当即死亡,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予以救治也无法挽救其生命而造成死亡的情形中,其死亡显然是交通肇事主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事后行为人逃-逸所造成的被害人因未能得以及时救治而死亡的结果。换句话说,也就是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该种场合下,排除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的存在。
我国新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刑法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而畏罪潜逃,致被害人延缓抢救时机而死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事实上发生了二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显然刑法将同种数罪规定了一个法定刑。
第三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本来不致于死,却因肇事者逃-逸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二是肇事者在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逃-逸的含义
逃-逸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以后,没有给予被害人以积极救助,反而逃跑,弃被害人于不顾的行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弃被害人于不顾的目是逃避法律责任与法律追究。逃-逸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本应尽一切努力救助被害人,而且行为人也能够履行这种救助义务,但行为人却违背了该义务,因此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是以不作为的行为方式造成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
对交通肇事处刑罚的情形有哪些 一、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怎样认定 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
发生事故肇事逃逸的会判什么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哪些行为不属于肇事逃逸 (一)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 这种情况,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具备逃逸
一、交通肇事会追究单位责任吗 交通肇事罪一般情况下追究的都是肇事司机的刑事责任,但法律同时将危害后果严重、主观恶性大的
交通逃逸二次碰撞如何认定 不同时间。但间隔时间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判断事故次数的主要标准。本案中,前后两次碰撞之间,一直
微信如何举报无证驾驶 可以先通过微信关注当地的交警微信平台,当有发现时无证驾驶机动车时,举报者要明确说明时间、地点、车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报警 交通肇事者逃逸,拨打110报警,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拨打120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
交通肇事致死赔偿多少钱 1、死亡赔偿金: 城镇标准:32598.7元/年×20年=651974元 农村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