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的效力
结合本案,交警队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属于人民调解的性质,也不是诉讼程序中的调解,亦不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案情】
2012年6月4日,被告谭*强驾驶重型货车从龙胜驶往桂林,由于雨天路滑,货车严重超载,导致刹车失灵,碰撞山体后侧翻,直接撞向相向正常行驶而来的吕-华驾驶的两轮摩托车,造成吕-华与车上乘客李*兰当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经交警大队认定,被告谭*强负全部责任,吕-华和李*兰无过错。2012年6月10日,在交警大队的调解下,李*兰的丈夫原告粟*生及亲属李*琴与被告谭*强之弟谭*明达成了一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双方约定了相关的赔偿事宜,双方签字后生效,赔偿事宜按调解书进行。之后由于原被告双方就赔偿事宜存在争议,2012年8月23日,死者李*兰之父李*旺,母亲冯*花及丈夫粟*生,女儿粟*欣为原告诉至法院,被告主张已经与死者的丈夫和亲属达成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应当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进行赔偿。原告认为死者的丈夫与案外人并没有得到所有原告的书面授权,与被告之弟签订的调解书在没有其余三名原告的追认下,属于效力待定。
【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死者的丈夫与被告方签订的调解书是有效的,在交警队的主持下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调解书的效力是有效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粟*生并未取得其余三原告的书面授权,与被告之弟签订的调解书只对粟*生有约束力,对其余三原告并没有约束力,该调解书在其余三原告没有追认的情况下,属于效力待定。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该调解书的效力待定。
首先,交警大队主持下达成的调解书不仅不是人民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书时该案尚未进入诉讼程序,更不是法院主持下的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而本案中的是交警大队主持,所以交警大队主持达成的调解并属于人民调解。根据《人民调解法》三十三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所以只有经过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才按调解协议书履行。
其次,本案中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只有粟*生一人的签名,并没有其他三名原告的签名,粟*生也没有取得其余三名原告的书面委托。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本案中,粟*生的代理行为属于应当用书面形式授权,而粟*生并没有得到其他三名原告的书面授权,属于无权代理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粟*生的代理行为只有经过其他三名原告的追认,才能具有效力,否则仅仅属于效力待定。
同时,在调解时,原告栗*生及李*琴并无原告李*旺、冯*花及粟*欣书面授权委托,事后亦未获得原告李*旺,冯*花及粟*欣的追认,所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属效力待定,对原告李*旺、冯*花及粟*欣不具有约束力,所以被告提出的抗辩缺乏法律规定,不应当支持。
对方无损伤驾车逃逸还会受到处罚吗 交通事故处理归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会加重你在这起事故中的责任划分程度,还会受到一定的处
交通肇事方一直不出现怎么办 交通事故对方不来处理可以找负责这起交通事故的交警处理,不愿意处理的,可以要起诉到法院。
逃逸与驶离的区别是什么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
犯交通肇事后的悔过书 敬爱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叫某某某,现年X岁,原系某某镇某某村某组人,现在是某某驾校的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尸检能定罪吗 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逃逸只负刑事责任吗 1、交通事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
交通肇事电动车赔付多少钱 (一)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
交通肇事事故肋骨断了赔偿多少钱 1、报交警判定事故责任,如你描述属实,应为对方全责。具体以交警通过现场勘查后判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