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自首的司法认定探讨
一、交通肇事罪自首的不同观点
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目前,刑法学界通说认为自首的认定,“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严格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二要件认定。如果再以三要件认定自首,无法律依据。”至于交通肇事罪中是否存在自首,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1、否定论
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不存在自首。理由是:在《道路交
通安全法》和其他一些交通法规中,都规定有驾驶员肇事后要主动报案、保护好现场、抢救被害人等特别要求。因而在事实上,大多数肇事者都是遵照规定主动向有关部门报案,并及时抢救被害人的,毋须公安部门追捕归案。这是法律对肇事者规定的特别义务。履行了这种义务,只是做了他们应做的事,不能被认定为是自首予以从宽处理。
否定的观点目前已很少有人主张,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中是存在自首的。
2、肯定论
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一样,也可以成立自首。但因交通肇事罪在立法上分为三个刑档,所以在肯定论中对于自首存在的范围,又有不同认识:
(1)广义说
该观点认为,只要肇事者不是在肇事后企图脱逃被公安机关等抓获或被群众扭送有关机关,而是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人员报案听候处理的,就应认定为自首,予以从宽处理。至于那些在肇事后畏罪潜逃,后又悔悟或出于其他动机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并接受审判的,同样应认定为自首。只因自首自觉程度不同,前一种情况从宽处罚的幅度应大于后者。自首存在于交通肇事的各个阶段,肇事后逃逸自动投案自然构成自首,而交通肇事后积极进行抢救并向有关机关投案,也应当认为构成自首。
(2)狭义说
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特殊的过失犯罪,自首一般只存在于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中;即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在公安机关抓捕归案之前,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接受审查和裁判。
(3)折衷说
该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有两种:一种是交通肇事逃跑后又自动归案的自首(狭义说仅限于这种情形);另一种是肇事后能逃跑而不逃跑的自首(窄于广义说)。逃跑后又自动归案的自首是一般情形,能逃跑而不逃跑的自首是例外。能逃跑而不逃跑的是指肇事发生在夜间或郊野偏僻之处,除了被害人之外别无他人发现,而且肇事者本人没有受伤,肇事车辆完好无损。此种情形,实实在在反映出肇事者真诚悔罪的诚意,因此应该认定为自首。
对方逃逸,事故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1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
交通事故可以自行协商吗 交通事故是可以自行协商的,根据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对交通事故的
一、交通肇事中承担次要责任需要赔偿多少钱 交通事故中,在交强险不足以赔偿的情况下,应参照以下两种方式予以赔偿:
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是什么情况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
对交通肇事处刑罚的情形有哪些 一、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
追尾后前车跑了算逃逸吗? 不构成逃逸,后车追尾,一般应认定全责。 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轻微伤怎么处罚 交通事故逃逸,造成轻微伤的,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处
轻微肇事逃逸怎样撤案 立案之后撤案就是刑事案件的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怎样认定 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
机动车肇事逃逸的定责方法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