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市场化的保险产品,车险理赔问题也暴露得比较充分。天长日久,投保人对理赔服务产生了种种不满。归纳起来,投保人眼中的车险理赔“罪”有三宗。
其一,查勘理赔等待时间过长。很多投保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车辆出险,打报案电话,保险公司许诺几个小时内理赔人员到现场,但不能准时到达。被保险人只好一遍遍催,本来车辆出事故已够心烦,再加上理赔人员姗姗来迟,即使服务再好,也会留下查勘不及时、保险公司不讲信用的印象。
此外,理赔周期长也让投保人心烦。按照《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义务。投保人并不清楚保险理赔的过程,留下了“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印象。
其二,定损价格带有随意性,主要表现为定损评估主体多样、定价不一致。一方面,保险公司与评估机构定价、维修厂不一致。车辆出险后,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会定损,为事故双方责任定性等提供损失标准;而修理时,维修厂还会报出另外一个价格。这些定价与保险公司的定价有时会有差别,保险公司通常会坚持以自己的定损为准,如果投保人对此有疑义,理赔人员会指定能够修好的修理厂,这也是保险公司为避免汽车修理价格虚高或者骗赔采取的必要措施,却很容易让投保人感觉定损的不规范。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内部定损不一致。因为车辆维修费由配件和人工费组成,不同车辆维修厂在人工费上差别较大,理赔人员定损时依据的维修厂标准不一,以及询价方不一样,都会产生定价差异。有人曾出过两次出险,车辆损伤部位相同,不同理赔人员定损时相差近50%。这种定价上的模糊性让消费者很是困惑,有时认为保险公司故意少赔。
第三,赔偿时不能全赔。多数车主投保时没有认真阅读车险条款,但为了将来出险后理赔省心,通常听信中介公司或者业务员的介绍,花较多钱购买了所谓的全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玻璃险、盗抢险等等,一应俱全。目的在于出险后,保险公司能支付全部的费用。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故费用都能得到赔偿。例如,在高架道路上车辆发生事故后,即使能够正常开动,交警还是会动用拖车,从而产生了施救费。按照保险责任划分,保险公司只对那些因车辆损坏进行施救发生的费用才予以赔偿。这就产生了理赔矛盾:投保人认为既然全保就应全赔,少赔就是保险公司的不对。有时还会遇到车辆受损后,保险公司给予修理而不是更换新的配件,投保人则认为,既然全保,就应该更换新配件,否则就是少赔。
一、扣押车辆的时间期限 道交法第72条第2款: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
一、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程序 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
误区一:“全险”就得全赔 许多车主认为,车子只要买了“全险”,发生任何交通事故都不会带来财产损失,因为保险公司会“全赔
二次交通事故致受害人死亡责任由谁承担呢 结合事故具体情况分析。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
一:不可草率购买保险。 现在社会上一些不法人员借推销保险的名义诈骗顾客钱财的事时有发生,所以从上门推销保险的保险员手里
给新车主提个醒: 车市红火,每天都有大量驾驶新手上路。当你考虑为爱车买保险时,应该了解哪些常识呢日前,记者采访了车险专
一是实体性审查,主要包括对交通事故认定的事实、证据进行审查,对当事人责任划分和法律适用进行审查。 二是程序性审查,主要
(1)意外伤残 理赔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医院或其他合法的鉴定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身体残疾或烧伤程度鉴定书、确认保险事故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暂扣交通肇事车辆、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驾驶证
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