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之前,多位朋友告知:路上发生碰撞后,如果责任划分存在争议,不妨自己认全责,这样方便到保险公司索赔。当初觉得这个建议有些太过委屈,也显得不够公平;直到自己经历过几次碰撞的痛苦之后,才明白这真是经验之谈。造成这种怪相的直接原因,正是保险公司自己设定的“按责赔付”条款。在我们与保险公司签订的车辆损失险合同中,一般都有这样的约定:保险公司根据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负事故责任比例来承担赔偿责任,无事故责任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部分责任则按照所占比例进行赔偿。这就是所谓的“全责全赔,无责不赔”的“按责赔付”规则。从法理上看,这符合民法原则和保险原理,但实践中被故意曲解,直接免除了保险公司的一些义务,由此给投保人带来许多不便和损失。例如,在保险车辆负部分责任的索赔中,任何一方的全额赔偿都必须和双方的保险公司交涉,不仅相关程序复杂,如果一方没有投保则更是难以索赔。如果负全责的肇事方逃逸,或未投保且不愿赔偿,那么此时车主就要“吃哑巴亏”了,这势必造成“违章有责得到赔偿,按章无责反而得不到赔偿”的讽刺性局面。
其实,民法原理上所支持的“按责赔付”只是对最终赔偿主体的设定,投保人既可以选择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也可以选择向肇事方请求赔偿。为了避免投保人因同一损失获得双重补偿,同时也更是为了保障投保人的权益,我国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代位追偿权”。遗憾的是,由于立法上并未明确保险人是否必须接受投保人“代位追偿”的请求,相关程序机制和责任划分更是空白,实际中多数保险公司并未真正履行代位追偿权。对此,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保险公司完善车损险“代位追偿”标准和流程等,方便事故双方理赔。中消协也表态,将敦促更正“按责赔付”条款。
这无疑是利好消息。代位追偿权的立法设定,就是赋予保险公司先行垫付赔偿的义务,然后再向肇事方追偿,这是现代法治社会中投保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据悉,北京保监局正与多家保险公司沟通,考虑以行业自律等方式推行“代位追偿”,我以为这还不够。保险公司“按责赔付”的格式条款,实际上是将“保险法”设定的“代位追偿权”悬置了起来。这种情况下,要改变车损险中的公平性偏差,仅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更应当转变立法视角,将“代位追偿”定位为投保人的一种权利,设定保险人的对应义务,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的程序标准和责任机制,让投保人的权益不致落空。
一、交通事故的理赔条件有哪些 交通事故出现索赔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保险公司应该为投保车辆提供的必要援助。但是在我国投保容
在中国人-保投保的车辆,不论是在投保地出险,还是在外地出险,车辆的被保险人或司乘人员应保护现场以利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
交通事故发生后,运输公司为投保车辆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却遭到拒绝,原因是保险条款有规定,事故中投保车辆无责任,保险公司可不
对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各种期限有怎样的规定 一、扣押车辆的时间期限 道交法第72条第二款: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
不知情撞死行人后驶离,不属逃逸,保险公司当赔 案例 一家公司的司机驾驶着混凝土搅拌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慎将一路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当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向法院起诉也逐年增多,但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该解释自2
一、尚不构成刑法标准的处罚 1、造成特大事故,负次要责任以上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2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拥有者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出行的危险性,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
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法律依据 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