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抵押贷款,妻不知情是否应承担责任?
「案情」
1982年3月9日,朱某(女)与戚某登记结婚,婚后建筑房产一座。1993年双方开始分居生活,2000年9月提起离婚诉讼,2001年11月30日离婚。1999年戚某以该房产作抵押向信用社贷款8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戚某未向信用社归还贷款。信用社将朱某与戚某诉至法院。
「分析」
本案虽是借贷纠纷,但涉及到叁个法律关系︰一是借贷关系,二是抵押关系,叁是共有关系。
借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案件争执的焦点是抵押合同的效力与债务是否属于共有。在案件的处理中产生了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抵押合同是有效的合同。抵押合同经过合法登记是有效的合同,债务是在夫妻婚姻存续期间产生的,属于共同的债务。理由是《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该条款理解为︰“(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出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系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叁人。”
本案中,戚某虽没有得到朱某的明确授权,但是戚某是朱某的丈夫,且二人正在共同生活期间;何况房产证上登记的房屋所有权人只有戚某一人,作为这两项事实的存在,使得信用社有理由相信,戚某享有妻子朱某的代理权。况且该低押合同已经进行了登记,抵押的行为是合法的,戚某作出抵押民事行为应对朱某产生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表见代理制度,即《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的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本案中,戚某贷款时是在戚某与朱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戚某的贷款行为也代理了朱某的行为。即该笔债务为夫妻间的共同债务。理应由夫妻共同偿还。
第二种意见认为,抵押合同为无效合同,该笔债务是个人行为所负的债务不属共同债务。理由是《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本案戚某在将共同房产抵押时未征得共有人朱某的同意,也没有证据证明朱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房产被抵押这一事实,即抵押合同为无效合同。该债务不属夫妻共同的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第叁项规定︰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本案戚某和朱某早在1993年开始分居,在朱某不知情的情况下,且也没有证据表明收入用于共同生活,因此,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住房公积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
一、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法律制度 夫妻间的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后有对其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进行约定或其约定无效时
一、分家析产的起源—诸子均分制 诸子均分制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和血缘拟血缘群体共有制共同规定的独特的财产继承制度,它包含
《民法典》规定夫妻财产制度以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辅。夫妻财产制的约定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在婚姻当事人间未订立关于
倘若夫妻双方均认同多套房产的价值,并能对分配方案达成合意的,则只需要进行互相补差价即可。如果夫妻双方...
一、怎样防止一方隐蔽自己财产 对到期、未到期债权的隐匿、转移给离婚争执中的当事人权益保护带来另一困难。若夫妻双方共同参
小李和他妻子小王结婚七年,熟话说七年之痒,还真印证了这句熟语,2010年两人的婚姻算是走到了尽头,两人都认为再过下去就是
夫妻一方起诉要求房产“加名”应否受理 司法实践,存在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受理案件并依法裁判。理由为除法律另有规定
1、哪些财产时夫妻共同财产?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收益; (3)实
什么是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人格、身份、地位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包括姓名权,参加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