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原告王女士于2009年10月2日通过婚介机构与被告李某相识,并于12月2日领取了结婚证,定于2010年1月6日举行结婚仪式。举行结婚仪式的前三天,李某因诈骗被公安机关拘留。王女士经向公安机关了解,李某2008年曾因盗窃被劳教6个月。现李某被拘押于某看守所,王女士认为李某的欺骗行为已破坏了二人的感情,故要求离婚。
李某辩称,王女士是二婚,自己才是婚姻的受害者;同时表示,两人感情较好,不同意离婚。
二、分析意见
(一)法条依据:
裁判离婚理由立法形式的立法例主要有:1、列举主义,即由法律逐一列举离婚的各种理由,当事人的理由符合法律规定之一的,才可提前离婚诉讼,法院才可以依次判决其离婚;2、概括主义,又成抽象主义,法律只对裁判离婚的根据作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规定,而不涉及具体的离婚理由,属于何种情形可以允许离婚,由法院自由裁量决定;3、例示主义(即概括与列举相结合主义),即法律既有相对抽象的概括式规定,又列举了某些重大的离婚理由。
我国裁判离婚理由立法形式采用的是例示主义。其内容主要规定于《婚姻法》第32条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中。其中《婚姻法》第32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
从法律的规定来看,我国对离婚条件实行的是感情破裂主义。感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而感情是否破裂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何在审判实践中予以认定,需要法官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理论依据,并参考相关的实践经验。
(二)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从离婚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裁判离婚的原则经历从过错主义到破裂主义的演变过程。罗马法上原则采取过错主义,例外采取破裂主义。现在各国大多承认破裂主义。由于社会生活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标准的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破裂主义,同时为了便于认定婚姻关系是否已经无法挽回,通常以一定期限的别居推定婚姻关系破裂。就我国立法及理论主流认我国采信的是感情破裂主义。感情破裂,是指夫妻感情已经不复存在,即夫妻感情真实的、完全的、长久的无可挽回地破裂。在实践中主要参考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及有无和好的可能性。
1、婚姻基础。在实践中,法庭调查中往往要询问当事人如何相识。当事人相识往往有自由恋爱、经人介绍或父母家庭包办三种。在一般的情况下,自由恋爱的可能彼此沟通多、交流多,感情基础相对牢靠;经人介绍,因相识后目的明确,为了组建家庭,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感情确立,同时也容易掺杂父母意见,及对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所以其感情牢固性一般不如自由恋爱;包办婚姻,主要是父母及家庭的意见,而不是本人的意愿,双方婚前了解不够,由此建立的婚姻关系,其感情基础往往是不牢靠的。
2、婚后感情。婚后感情是指男女双方结婚后以及共同生活期间的感情状况,即双方是否互相关心、忠诚和喜爱。在审理中需要询问双方何时登记结婚,及婚前婚后的感情变化,以观察双方是否建立起夫妻感情。争吵、动手打人,往往对夫妻感情的伤害很大,经常性的殴打,不仅会使对方的感情受到伤害,也会产生惧怕心理,被打者往往急于摆脱已存在的婚姻关系。因此,夫妻一方是否经常性的殴打对方及伤害程度,也是判断夫妻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死亡后一年内,生存一方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
没结婚证不属于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老公有小三可以分手,如果有结婚证老公出轨并同居,可以要求离婚并要...
民法典增设了原民法典没有规定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所谓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违
一、如何认定无效婚姻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违法婚姻,也就是法律不予承认和保护的婚姻。我国
《婚姻法》第10条列举了婚姻无效的四种情形,第11条规定了可撤销婚姻的一种情形。这五种情形未能涵盖所有欠缺结婚要件的违法
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 无效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无效婚姻的范围划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2、重婚的; 3、有禁止结婚的亲属
无效婚姻有哪些 《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依照目前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的
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法院在受理审
对于无效婚姻的处理,根据现行婚姻法(修正案),及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4日所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