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必须抚养未成年子女吗?
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推卸。父母必须抚养子女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对于已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则父母不再承担抚养的义务。而对于虽然已经年满18周岁但还在上学或者没有劳动能力、无法独立生活的子女,父母仍有抚养的义务。
2、父母遗弃、虐待未成年子女,怎么办?
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甚至虐待子女的,应当依情节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罚。(i)父母只是一般的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可以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必要时可以到法院去和父母打官司。(2)父母遗弃、虐待未成年子女,但情节不是很恶劣,未成年子女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父母进行处罚。但公安机关不能主动介入。必须是受虐待的未成年子女提出请求。(3)父母遗弃未成年子女,情节恶劣,如未成年人因为被父母遗弃而自杀,父母多次遗弃未成年人、情节恶劣的,并屡教不改的构成虐待罪。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应注意的是,虐待罪必须是未成年子女告发父母时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不能主动追究父母的刑事责任。如果父母虐待子女导致未成年子女重伤或者死亡的,其刑事责任将会加重。
3、夫妻离婚后.谁为未成年子女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给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由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一方赔偿。如果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一方经济能力不强、独立承担赔偿责任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要求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另一方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的一方不可以因为未与子女一起生活而拒绝赔偿。
4、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学校应该怎么办?应该由谁负责任?
学校发现学生受伤,应及时救助,并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应当采取一定的救援措施。如果因为学校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而导致伤害加重的,学校应当对加重部分承担责任。
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有一定的监护管理职责。学生在学校受伤,学校是否承担责任,主要看学校是否尽到了监管的职责。如果学校工作中存在疏忽,没有尽到其监管职责,则学校存在过错,需要对学生受伤承担责任。如果学校和学生自己都有一定的过错,共同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按照过错程度分担责任。在确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过错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学生擅自离校期间受到伤害,学校需要承担责任吗?
学生擅自离校已脱离了学校管理职责的范围。在这种情形下,只要学校的行为没有不当,学生受到伤害,学校就无须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学校发现学生擅自离校却未及时告知其父
母或其他监护人,导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受到伤害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同样,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伤害事故,以及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伤害事故,学校都不需要承担责任。
6、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遵守哪些秩序?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遵守信访秩序,不得有以下行为:(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7、跌入未设保护措施的施工坑中受伤,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一天夜晚,李某骑车正常行使时,跌入修路挖的坑里(负责修路的施工单位对该坑未设置保护措施),造成车毁人伤,对李某的损失应如何承担责任?
解决途径: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分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施工单位未对其挖的坑设置保护措施,对由此给李某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责任。
在理解经济帮助制度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经济帮助是指夫妻离婚时,因一方生活确有困难,经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由有条
第37条第2项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
离婚时一方给予另一方经济帮助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 1一方必须存在生活困难。生活困难是指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依靠
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概念 被抚养人生活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
遗赠扶养协议是打印的有效吗 只要意思真实,合法,并且打印的协议并当事人签字,就是有效的。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
夫妻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夫妻关系是指由合法婚姻而产生的男女之间的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生活上和物质上要相互扶助、给予供养,当夫妻一方失去劳动能力时,另一方负
离婚后一方生活困难的另一方就要帮助吗 案例解析:刘*宝2013年12月18日向法院起诉称:其2007年经人介绍认识与被
「基本案情」沈*君与李*系夫妻关系,其子沈-亮与被告陈-明为同校同学,均就读于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2000年5月20日下
双方协商解决。如果都同意变更扶养关系,只要双方写一个变更协议,扶养关系即可变更。 如果不同意变更,只能到法院起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