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某诉毛某离婚纠纷一案---对于夫妻一方在婚前所购置房产,另一方出装修款,离婚时如何认定?偶尔的家庭暴力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该如何判决?
案情简介:
原告:刘中某,28岁,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1333弄XX号201室。
被告:毛某,25岁,住址同上。
原、被告1998年相识,相识四年后于2002年12月2日登记结婚。婚前,原、被告在上海市民生路购置房产一套,双方结婚前昔,被告以个人婚前财产为此房进行装修。婚后不久,原告因与第三者发生婚外情,遂经常与被告争吵,2003年8月27日,原告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在起诉期间,2003年9月,原告与其父母与被告及其父母发生争执,原告对被告及被告父母大打出手,导致被告母亲住院一星期。被告收到起诉状后,委托律师担任其一审代理人,并在庭审中向原告提起反诉,要求其赔偿精神损失五万元。
审理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经审理,于2003年10月22日作出判决如下:
1、准予原、被告离婚;
2、位于上海市民生路的房屋归原告所有,原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给付被告房屋及装修补偿费三万元;
3、被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不予以支持。
案情争议焦点与法律适用分析:
本案是最让代理人遗憾的案件之一。被告即委托人在购房时,一时听信原告说辞,没有注意在房产证加署自己的名子,以致离婚时,房产不能共同分割。被告在购房及装修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出资五万余元,但最终因没有足够证据以及房产证未记载其名子而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本案另外一个焦点问题是,原告在离婚期间,将被告及其父母打伤,对被告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法院是否应酌情予以考虑精神损害赔偿?在诉讼过程中,围绕此问题代理律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希望能找到法律依据。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施暴即构成家庭暴力。代理律师认为,被告父母与被告、原告共同生活,即为家庭生活成员,被告对原告及其父母的侵害行为即构成家庭暴力,对于家庭暴力,被告有权提出精神赔偿。但法院在审理时认为,原告对被告父母的伤害行为是另一法律关系,相关人可另案起诉,本案不予以处理。并认为,原告对被告偶尔的打骂行为因加害程度不大,不认为是家庭暴力。
代理律师此案中的感触:
此案是代理律师办理案件相对认真的案件之一。围绕证据的收集、事实的调查,代理人也尽了最大的全力。对终法院的判决,应当说还是相对公正的,虽然委托人对判决结果不是非常满意。
小李和他妻子小王结婚七年,熟话说七年之痒,还真印证了这句熟语,2010年两人的婚姻算是走到了尽头,两人都认为再过下去就是
1.注意证明财产取得的时间,这个时间点主要以结婚登记为分界点。常见的如上资、奖金的发放时间,房产证、行驶证的取得时间等是
客户问: 想问一下,我老公在我们结婚前买的房子到现在还在按揭能算是婚前财产吗?以后离婚了有我的份吗? 律师答:
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一方婚前的财产为夫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夫妻一方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
问:我丈夫于今年年初私下赠送给情人8万元,前不久被我发觉。我向丈夫的情人追讨,对方不给。请问,作为妻子,我能要回这8万元
问:法院为何确认房屋买卖行为无效? 答: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恶意购买、支付非合理对价并
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现行婚姻法明确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
一、财产实名制后是夫妻财产吗 2001年4月1日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储蓄实名制。有的人对实名制存款存有这样错误的理解
一、父母出资买房离婚怎么分割 如果是夫妻双方结婚前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的,一般视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父母不得索回。同时
一、夫妻共同财产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受我国《民法典》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