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探视权有没有明确规定
1、离婚后探视权有明确规定。
2、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3、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4、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5、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 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二、探视权的特征
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来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为另一方提供便利,积极协助,不得阻碍对方行使权利。
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亲属法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基本人权,父母子女之间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情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变化。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望子女,与子女交流,和子女短暂生活等多种形式行使探望权,从而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探望权不应是“权利的最小化”,它不仅是权利,还必然成为“权利之外的东西”。
3、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离婚前,父母存在着有效的婚姻关系,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教育孩子,形式探望权的问题还不存在。离婚后,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因此产生了行使探望权的必要。
4、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探望权实际是一种义务性的权利,它的行使应使子女完整地享受父母之爱,使孩子得到积极向上健康的教育。如果行使探望权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的行使。
近几年来,由于离婚案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导致没有得到孩子抚养权一方,就需要根据法院的判决规定的时间、方式获得对孩子的探视权。要知道不管是离婚了还是婚姻关系共存的情况下,保障孩子健康成长都是父母应该尽的义务。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律界星咨询专业律师。
起诉主张子女抚养费的,起诉的流程如下:起诉准备,主要是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写起诉书,如离婚协议书、...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一旦确立不会轻易变更,不过如果满足下列情形要求更改孩子的抚养权的人民法院应当支...
抚养权协商是指夫妻离婚时,就子女抚养权归属进行协商,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的协议书。而夫妻离婚后,...
通常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是要付抚养费的也就是说如果女方不直接抚养孩子,就需要负担部分或者全部的抚养费...
夫妻两地分居离婚孩子判给哪一方,关于这个问题通常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