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康-女与于男登记结婚,1994年3月生育一子。婚后尤其是1998年后康-女与于男及于男父母共同生活于同一大家庭。2002年8月康-女与于男及于男父母在共同住所地建造住宅楼1幢、附房猪舍5间。2004年1月康-女因第三者关系问题与于男发生矛盾,夫妻和好时达成和好协议一份,其中载明:如康-女与第三者不断绝关系则作为今后离婚的依据,如果离婚,家庭财产归儿子及于男所有,康-女一无所有,一人出走。同年3月23日于男起诉要求与康-女离婚,因康-女下落不明,法院公告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后,于7月9日依法认定康-女有不正当男女关系遂判决与于男离婚、婚生子随于男生活。诉讼中,于男未明确有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故该判决未对财产进行分割。离婚后康-女认为法院未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故以于男及于男父母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要求析产(实物分割或折价补偿)。
于男及其父母认为,康-女在2004年1月夫妻和好协议中已约定有条件的放弃了对共同财产的分割权,离婚时约定的条件已经成就,故应驳回康-女的析产请求。
就康-女与于男“夫妻和好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条款的效力,合议庭产生了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该“夫妻和好协议”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其中财产分割条款的约定非常明确,应为合法有效。法院也是依法认定康-女有不正当男女关系遂判决与于男离婚的,故约定的条件已经成就,应驳回康-女的析产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协议不是离婚协议,且康-女与于男也不是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的,因此该协议也未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该“夫妻和好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对康-女与于男没有法律约束力。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的关键问题是该“夫妻和好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条款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二)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并就财产分割达成了协议。二是当事人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的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分割问题的条款及作为离婚协议组成部分或者附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对离婚的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可以看出适用该条规定应当具备如下条件:1、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自愿离婚的前提下向婚姻登记机关提交达成的离婚协议,此协议含有财产分割的条款及作为离婚协议组成部分或附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因为该条司法解释的法律依据是《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这一规定说明,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是自愿离婚的婚姻关系当事人解除婚姻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夫妻,必须是已经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了协议。2、根据离婚协议当事人必须办理了离婚登记,含有财产分割内容的协议才会发生效力。《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其原因是因为这类合同是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如果协议只涉及财产关系而与身份关系无关,则当然受《合同法》的调整。当事人如未进行离婚登记,任何人都无法强制当事人履行解除婚姻关系这一身份关系的协议。只有当事人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后,协议便只涉及财产关系而与身份关系无关,有关财产分割的协议才受《合同法》的调整,才能根据《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作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父母出资买房离婚怎么分割 如果是夫妻双方结婚前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的,一般视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父母不得索回。同时
一、分家析产的起源—诸子均分制 诸子均分制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和血缘拟血缘群体共有制共同规定的独特的财产继承制度,它包含
婚约期间的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应如何处理? 实践中,不少人在订立婚约后、结婚前,都会住到一起进行同居生活,双方共同出资购
一、离婚前如何转移财产 转移财产涉嫌违法。以下介绍常见的四种转移财产的情况: 1、转移存款。这种转移比较简单,一般会
一、夫妻共同财产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受我国《民法典》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
倘若夫妻双方均认同多套房产的价值,并能对分配方案达成合意的,则只需要进行互相补差价即可。如果夫妻双方...
财产性收入是什么意思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
一、保单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保险,作为一种储蓄性的家庭投资已为许多人所接受。夫妻一方购买的以对方为被保险人且以本人为
实践中,恋爱双方在结婚登记之前购置房产的情况较为普遍,若恋爱结婚不成,在分手或离婚时,恋爱期间所购房产归属往往会产生较大
[案情]: 原告陈某与被告朱某原系夫妻,2005年8月,原、被告经法院判决离婚,离婚时,因原告陈某在某有限责任公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