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4年3月,刘*安经人介绍与同村一名女青年小丽建立恋爱关系,并于当年5月在该县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然而,婚后夫妻感情出现不和,发生了纠纷。经当地乡镇司法服务所人员调解,双方于8月签下离婚协议书。签下协议后,刘*安外出打工。一年以后,刘*安在上海打工时又结识了一名女青年,两人于2006年11月办理了结婚手续,小丽听说此事后,随即以重婚罪向法院提起诉讼。【争议】关于刘*安是否构成重婚罪,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司法所调解的离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刘*安在未与其合法妻子解除婚姻的情况下,又在外与他人结婚,已构成重婚,应依法追究刘*安重婚罪的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但是本案中刘*安并不知道他还在受前一婚姻关系的约束,刘*安没有重婚的故意,也不存在过失,所以不构成重婚罪。【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在客观上必须有重婚行为,即一、已经结婚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这种结婚可以是通过不法手段取得了合法手续登记结婚或者虽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但正式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二、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规定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司法所办理离婚办理手续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本案中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只是在办理离婚的程序上不合法而导致离婚无效。本案刘*安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认为自己是已离婚的”不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根据题意,刘*安并不知道离婚证无效,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已离婚了。在实践中,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有轻重大小之分。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有重婚行为并不一定就构成重婚罪。只有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重婚行为,才构成犯罪,刘*安的行为即使欠缺一些离婚上的形式要件,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客观上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但远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当事人自愿离婚,后签订了合法的离婚协议书,由于程序原因导致离婚无效,但刘*安在自认为离婚的基础上与之结婚,无主观故意,没什么社会违害,不应认定为犯罪。作者:鄱阳县人民法院高-晶
重婚罪,是以侵害健全的性风俗的行为为内容的犯罪。刑法规定重婚罪,是想保护社会的健全的性道德感情,也一并包含着想通过维护今
事实婚姻是否影响重婚罪的成立 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20年12月23日最高
什么是重婚?什么是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首先,重婚是指当事人未解除前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婚姻的行为,包括法律上
什么是重婚实行一夫一妻制就必须反对重婚。所谓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有配偶的人,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
一、基本案情2002年12月,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被告人杨某向我院提出与本案自诉人张某离婚的诉讼请求,张某则提起刑事自诉,
重婚,不但严重违反社会道德,更是一种犯罪行为。重婚结成的婚姻必然是无效的。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都属于重婚行为: (一
以下情况都属于重婚: (1)有配偶的人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 (2)有配偶的人,虽未登记结婚,但事实上与
刑法对于重婚罪有什么规定 构成重婚罪的当事人要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
重婚的当事人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一、刑事责任。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
重婚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重婚在我国《婚姻法》第10条中被规定为“婚姻关系无效”列。而婚姻关系无效的法律后果,尽管现今世